欢迎来到爱高高,一起探寻长高的秘诀!

爱高高

三大运动法鼎力推荐,促进长高的运动具体有哪些?

来自:爱高高 点击:6643 次

  长高的运动有哪些?众多运动形式中,悬垂运动属于拉张负荷,简单易行且无需专人指导。运动时,骨的两端受到反方向的拉力作用,同脊柱常受的压缩负荷相对抗,脊柱得以拉长,使受压的推间盘得以舒缓,韧带得以拉伸;跳跃能够牵伸肌和韧带、有刺激软骨生长的作用;牵引法向上则可以拉伸脊椎、促进脊椎骨的生长。


  悬垂法

  双手紧握单杠,使身体悬空下垂,下垂时以脚尖能轻轻接触地面为佳,然后做引体向上动作。男孩每天可做10——15次。女孩每天可做2——5次。练习的要领是:引体向上时呼气,慢慢下降时吸气。练习做完后,要走动走动,使肌肉放松。待手部放松后再用力紧握拳头,将手放于胸前,随后松开手指,接着闻眼、张口、舒展眉头,放松面部肌肉,然后再躺在床上,使背部和臂部的肌肉放松。总之,要学会最大限度地用力和最大程度地放松。在练习悬垂法一段时间后,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展垂增量,方法是先悬垂20秒钟,然后双腿各系上5千克的沙袋,再悬垂20秒钟;这之后,用皮带固定在单杠上,悬垂15秒钟,之后穿上10千克重的铁砂背心,再悬垂15秒钟。不过,时间和重量不是绝对的,可因人而异。

     跳跃法

  双脚跳跃用手摸树枝、篮球架、天花板等。10次为一组,每次向上跳跃5——7秒钟,每组间隔4——5分钟。要尽量使身体处于最大程度的伸展状态。另外,要经常参加篮球、排球和游泳运动。抢篮球和扣球时一定要奋力跳跃,积极争夺每个高点球。因为跳跃是主要训练内容,故每天要全力跳跃200次左右。

  牵引法

  站在20——30米高的土丘上,放松加速向下跑,然后俯在地板上,由两个伙伴帮助,一个伙伴握练习者的双手腕部,另一个握练习者的小腿下部,两人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牵引躯干2——3次,每次12——15分钟,重复6——10次。这一系列的运动有助矫正短腿、脊柱弯曲、扁平足和“O”型腿等形体缺陷,促使骨骼增长,并调节神经和内分泌功能以及各种生理机能,使之达到最佳状态,从而达到增高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认真和坚持。


  促进长高的运动有哪些?下面就介绍几项促进青少年长高的运动:

   跳远:立定或助跑跳远均可。起跳时踏跳要有力,在空中挺膝展髋,两臂上伸,充分展体;落下时前脚撑着地,屈膝缓冲。可根据自己体质情况做7~10次,中间适当休息。

   仰卧起(两头翘):身体仰卧在地毯或床上,用力收腹的同时,两腿、两臂伸直向上翘起,伴随低头伸颈两手尽量靠近两脚,根据自己体能每组做8~12次,3~5组为宜,组间适当休息。

   拉腰背:坐在垫(床)上,两腿前伸,双脚并立,收腹含胸,躯干尽量前屈,低头、伸颈,两臂同时前伸,摸到脚为好。每组做8~12次,3~4组为宜。做时注意由慢到快,动作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以防韧带拉伤。

   摸高:原地或助跑(三五步)起跳,膝、髋充分挺直,立腰挺胸,两臂上伸用手去触摸吊在空中的物体,物体高度以尽力方可摸到为宜。左、右手各进行5次为一组,组间休息2分钟。可根据自己身体情况做3~5组。最好在开阔、平坦、软硬适度的场地上练习。

   悬垂:在单杠或自制的家庭悬杠上,每天晨起和晚睡前各练一次。方法:双手正握杠,脚离地面,全身放松,腰、髋、腿作轻轻抖动;吊悬20~30秒后,休息30秒再做,2~3次后再做2次负重悬垂——踝部系5公斤重物。每做一次休息1分钟。


  有助于长高的运动有哪几种?从运动生理学角度看,对骨骺生长发育有利的运动应该为下面几种:

  舒展性运动

  从四肢和躯干骨在运动时承受的压力看,可以把运动项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轻松舒展的项目,如游泳、篮球、排球、艺术体操、跳绳等;另一类是带有负重和压迫性动作的运动,如举重、摔跤、力量型练习等。要想通过锻炼促进身体长高,最好多参加舒展性运动。如果选择负重和压迫型的项目,切记负重量不要太大。

  对称性和全身性运动

  从促进骨骺生长发育的角度看,选择那些可使全身大部分肌肉都参加的运动最好,例如跑步、游泳、篮球、足球等,因为进行这些项目时参加运动的肌肉群多,这就要求心血管系统等内脏器官发挥更大功能,加快血液循环,从而起到改善骨骺营养的作用。

  户外运动

  多进行户外运动,和阳光多接触。人体骨骼中很重要的成分是钙的化合物。钙的吸收和维生素D有密切关系。在阳光照射下可使皮肤中的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从而有助于钙的吸收及骨的生长发育。

10

相关推荐

  • 了解孩子正常的生长过程
  • 了解孩子正常的生长过程

    了解孩子正常的生长过程 正常儿童的生长都要经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特征:第一阶段从出生至2岁,又叫快速生长期。出生后的头三个月是人体整个生长阶段长得最快的时期......不同阶段的身高增长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包括内分泌、营养、生活环境和方式及遗传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