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花朵迟不开”,关注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如果忽视早期治疗,等到骨龄偏大、甚至骨骺闭合医生也再无回天之力,造成终生遗憾。

“身高发育是否正常?”
孩子生长有一个生长曲线,正常人的生长过程中有两个身高快速增长阶段,婴儿期和青春期。孩子出生后2年内长的特别快,新生儿期的第1年身高可增加25厘米,第2年增加12厘米左右。进入青春发育期,孩子平均每年可以增加7-10厘米,这个时期大约持续有三年,在此期间共增加25-28厘米左右。孩子3岁以后平均每年身高增长大约5-6厘米。12岁正常身高大约1米50左右。
-发育迟缓的诊断标准-
“发育迟缓的检测方法”
莫让“花朵迟不开”,关注儿童发育迟缓从测骨龄开始!生长发育发育迟缓的检查方法包括激素水平检测和骨龄检测。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减低症骨龄是落后的,性早熟的骨龄是超前的。内分泌检查或慢性病和遗传性疾病的检查,可确定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原因。
“生长迟缓是什么原因?”
生长迟缓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属于疾病,常见的是生长激素缺乏,可以用激素治疗。有的系自然过程,有的属遗传因素,其中80%~90%的生长迟缓儿童属于正常的生长变异,如家族性矮身材、体质性发育延迟以及低出生体重性矮小,这些与先天遗传因素或宫内的发育不良有关,其生长速度基本正常,也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仍应创造良好的后天外部条件,促进生长潜力最大限度。
-发育迟缓的干预项目-
后儿保专家建议,家长应定期为孩子做生长发育监测,一般每半年至一年带孩子到专业机构测定身高、体重、营养元素等发育指标,一旦发现生长迟缓,就要在专家的指导下检查管理,通过在生活中让孩子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做向上跳的运动如跳跃、投篮球、引体向上等,并注意补充营养,添加富含优质蛋白及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如肉、蛋、奶、新鲜蔬菜水果等,尽快让孩子恢复到正常的生长轨道。
相关推荐
-
-
安徽矮小患病率高于全国 生长缓慢应找出病因并进行治疗
2015年安医大二附院儿童生长发育中心公布了安徽首次矮小症患病率,结果显示我省中小学生矮小总人数近33万,矮小患病率3.16%,高于全国不足3%的平均水平,但目前仅有数百人在接受治疗。
-
-
孩子助长增高的有效手段——食疗法
中小学生健康和身高发育,是家庭乃至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人生长所需一切营养均来自食物,饮食疗法是实现助长增高的有效手段。据我国目前饮食结构来看,中小学生处于缺锌和缺钙的边缘状态,缺碘情况也很严重。以下食疗方可有助于中小学生的长高,可选择食用。
-
-
什么是骨龄? 骨龄检测方法
什么是骨龄?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借助于骨骼在X光摄像中的特定图像来确定。通常要拍摄人左手手腕部的X光片,医生通过X光片观察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的发育程度,来确定骨龄。骨龄检测又有哪些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