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龄检测的医学临床价值
骨骼的发育贯穿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是评估生物体发育情况的良好指标,骨龄即是各年龄时的骨成熟度,是对左手腕、掌、指骨正位X线片观察其各个骨化中心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测定的。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多的方法是G-P法(Greulich & Pyle)和TW3法(Tanner-Whitehouse),我国临床上多数采用G-P法。正常情况下,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别应在±1岁之间,落后或超前过多即为异常。
骨龄测试是监测未成年人生长发育的理想方法。通过骨龄检测不仅可以了解到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和影响程度,还可以了解到对最终身高的影响。只有清楚的了解了孩子的发育特点才可以在医生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和治疗方案,进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及时到权威机构检测孩子骨龄:
1、发现孩子发育速度明显加快或减慢时;
2、发现孩子身高、体重较同龄孩子明显不同时;
3、患有内分泌疾病、营养疾病和其它可能影响发育的慢性疾病时。
骨龄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治疗矮小但发育速度正常儿童:
身高低于正常标准第3百分位数的非病理性原因矮个儿童,骨龄普遍延迟。在青春期生长突增后,以生长激素治疗,提高了身高增长速度。在治疗效果的评价中,一定时间内的身高及骨龄变化是主要的评价指标。
全身性疾病对骨成熟度的影响:
儿童全身性的疾病很可能造成骨发育的延迟,如营养吸收障碍的腹腔疾病,代谢性疾病和肾脏疾病等。营养不良儿童骨发育延迟,而且手腕部骨骺异常率增加。
生长激素缺乏对骨成熟度的影响:
生长激素在骨骼发育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促生长因子媒介促进骨生长。在幼年时期,如果腺垂体功能不足,或因切除垂体造成生长激素缺乏,躯体的生长将受到抑制,成为侏儒症,骨骼生长停止。给病儿注射生长激素有助于生长的改善。
甲状腺激素异常对骨成熟度的影响:甲状腺激素是骨骼生长成熟所不可缺少的体液因素。幼年时,甲状腺机能低下将延缓骨的发育,长骨骺发育不全,肢体过短而有可能成为侏儒。
性早熟和性幼稚症对骨成熟度的影响:
病理性和体制性早熟患儿骨龄均提前。因骨骺提前愈合,故成年身高较矮,性幼稚病患儿青春期明显推迟,由于性腺功能低下,引起骨龄延迟,在这些疾病以类固醇激素替代治疗中,骨龄和成年身高的预测是重要的监测方法。
特别注意:在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各种生长发育疾病的诊断以及激素治疗方案中都应该将骨龄评价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在治疗过程中应该进行定期的骨龄和身高监测,我们建议治疗阶段每三个月进行一次骨龄评价和身高测量并预测成年后身高,以随时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女孩12至13岁,男孩14至15岁是做骨龄检测的最佳时间。发育正常的女孩通常会在这个年龄段发生月经初潮, 男孩会在这个年龄段出现首次遗精。在这个年龄段都应及时做骨龄检测,以确定孩子的发育,尤其是身高是否正常。在出现上述生理状况之后,调整孩子身高的时间和空间都已经很少,此时孩子的身高已经基本定型,家长必须抓紧有限的时间,千万不要有“现在不长以后会长”的侥幸心理。
专家提醒:关心孩子身高,应对明显身高偏离的3~6岁患儿,必要时检测骨龄,早检查早发现早调整。不要等骨骺线闭合才着急。如果孩子提前出现停长,缓长,生长暂停等诸多不良生长现象时,家长千万不要有“现在不长以后会长” 的等待心理,成长最佳时间只有短短几年,骨骺线一旦真性闭合就永远失去成长机会。
相关推荐
-
-
起“步”过早影响宝宝发育
不少父母可能会问:宝宝什么时候可以用学步车了? 爱高高儿童成长专家表示:起“步”过早影响发育!不建议使用学步车给孩子学步,宝宝目前月龄比较小还属于“七坐、八爬”的阶段,7个月应该是学会独坐的时候。所以目前学走路对宝宝来说还有些早!
-
-
春天给孩子蹿个儿加把劲!
父母提起儿女的个头时,都希望孩子能长得高一些。遗传的确决定了孩子身高的大方向,但良好的后天生长环境也极为重要,必须在生长发育期间,通过提供充足、合理的营养,提高睡眠质量,加强运动等途径,为孩子长高创造有利条件,不为孩子留下个矮的遗憾。
-
-
春天抓住入睡时间,能让孩子长得高
每位家长都期望自个的孩子有个高高的个子,长的精力又英俊,那么,如何让孩子长的得高呢?俗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对孩童和青少年来说也十分适用。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复苏,六合天然,朝气蓬勃,人的推陈出新增强,也是孩子成长发育最快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