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矮小症群体的生存现状
十几、二十多岁的年龄,几岁孩子的身体,端洗脸盆,到灶台上盛饭,这些在同龄人当中不成问题的问题,成了他们每天都必须面临的生活挑战。在家长的悲苦的、遗憾的表情,邻居异样的目光中,他们的年龄在一年年增加,但是他们的个子没有成长,他们自尊和自信没有土壤可供成长,身高成了他们无法碰触的痛,他们中的大多数封闭了自己,了无生趣地活着,没有希望,看不到未来,在他们看来——矮小世界里没有童话。他们就是矮小症患者。
什么是矮小症?矮小症是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2SD,标准线称SD),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者。患儿生长缓慢会有如下信号:儿童的生长速度3岁前小于7厘米/年。3岁到青春期小于5厘米/年。青春期小于6厘米/年。
数说中国矮小症群体现状
目前,中国现有800万矮小症患者,这个群体以每年16.1万人的速度递增。据上海2007年对城郊6-18岁的70431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矮小症患病率高达3.77%。在矮小症患者中,有90%以上的患儿有自卑、抑郁等不同心理障碍,身材的缺陷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升学、就业及婚姻。
据全国矮小人联谊会的一份小样本调查显示,72%的矮小人患者只有初中及以下学历,68%人群没有一份体面及稳定的工作,100%的矮小人遭遇到就业歧视,全国矮小人群体的平均月薪只有1500元左右,成年矮小人患者的成婚率只有15%……在这些衡量一个人幸福指数的指标上,矮小人的数据普遍低于正常人,所以关注儿童的身高,就是关注儿童的未来。
面对儿童矮小症 家长却“迷雾”重重
可是面对孩子的身高问题,家长却存在很多的误区,没有把孩子的身高当回事,以致于耽误了矮小症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造成终身的遗憾。根据调查显示,30%家长认为只要营养跟上了,身高就能追赶上,70%的家长不了解儿童矮小症的发生,超过50%的家长不知道0-3岁就需要观察儿童身高,1/3以上的家长没有科学测量儿童身高的习惯。由于种种误区的存在,造成儿童终身的遗憾……
让我们共同聆听一下矮小症患者的心声:
裴俊——“每天都要仰视着看周围的人,那是一种什么感觉?”
逯家蕊——“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失去了治疗的机会,不能再长高。哪怕再增长一公分,生活质量都会有所不同。”
刘祖林——“我只想找到一份工作养活自己,不再让妈妈伤心。”
魏泽洋——“我想长高,不是变得多帅气,只想成为一个正常人。”
陈肖——“我都失望了,真想放弃我自己,不在这个世界上了。”相关推荐
-
-
“重口味”的增高方法!邪乎?冷门?看了就知道~
既然受身高不足的“毒害”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相信运动增高、牛奶增高诸如此类的热门增高方法已经让大家听得耳朵起茧了,这里今天就来讨论一下增高的冷门方法吧!有人说它们邪乎,有人说另类,还有人说“重口味”,个钟心得望君自行体会~
-
-
青少年生长发育期应注意什么
青少年体格生长包括躯体和性的成熟。发育开始的年龄和速度每个人是不同的,而且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是由于营养,健康状况,居住条件的改善,现在成熟的开始比一个世纪以前已提前。青少年生长发育期应注意什么呢?
-
-
矮小宝宝:我曾弃矮如敝履,只为你的人生“有所高”!
别人小小的言论,就像信手拈来的任何其他的中国词汇和成语故事,我早已参透“别人说“”并不意味着“你就是”!因为这使我为了宝宝的“正常”身高做出了任何“可以有”的尝试。他们笑,我笑,我曾弃矮如敝履,只为宝宝的人生“有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