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关注骨骼发育?
《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显示:超50%的孩子骨矿量不足,2.5%骨矿量极低。 骨骼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身高、甚至成年后骨质疏松的“隐形杀手”。 为什么要关注骨骼发育? 骨骼的正常生长和矿化对儿童青少年长高、获得良好的成人期峰值骨量、预防骨质疏松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①身高是骨骼生长的直接体现,也是最基本的形态发育指标。 ②骨骼则是身高的直接决定因素,是反映儿童长期营养状况和生长速度的可靠指标。 骨骼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与成年人的骨骼相比,儿童的骨骼硬度较小,更容易扭曲变形。 日常生活中不良体态、过度运动、长时间低头等不良习惯会导致孩子骨骼发育不良,引发健康问题。 因此,在儿童和青少年骨骼发育的关键时期,关注和维护骨骼发育至关重要,为孩子的未来健康生活打下重要的基础。 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 1.骨龄 骨龄是人体骨骼发育的年龄,与实际年龄相对应。 测量骨龄: ①可以帮助了解个体的生长发育情况 ②预测成年后的身高 ③评估生长发育是否存在异常通过骨龄结果,与孩子的实际年龄进行对比,判断骨骼发育情况。 正常情况下孩子的年龄与骨龄差值在±1岁之间,如果超过这个范围,提示孩子生长发育出现异常。 ①骨龄大于实际年龄较多:可能是提早发育,性早熟等因素引起,身高生长速度先快后慢,压缩生长时间,影响成年终身高。 ②骨龄落后实际年龄较多:可能是生长迟缓、生长激素缺乏、特发性矮小症等引起,导致孩子身高增长缓慢,成年后身高偏矮。 2.骨密度 在临床使用骨密度值时,由于不同的骨密度检测仪的绝对值不同,通常使用T值判断骨密度是否正常。T值是一个相对值,正常参考值在-1和+1之间。当T值低于-2.5时为不正常。 骨密度与孩子的身高发育密切相关: ①T值处于正常范围时:表明孩子的骨骼健康强韧,有助于身高增长。 ②如果T值偏低:说明孩子的骨骼存在疏松和脆弱问题,难以维持身高增长所需的支撑。 影响儿童骨密度水平的主要因素为:钙、维生素D、抗阻力运动状况、疾病等。 3.骨钙素 骨钙素是一种由骨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它参与骨骼的生长和修复。血清骨钙素用来评估骨质疏松症和骨骼健康状况。 ①骨钙素的水平过高:可能会提示存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或其他骨骼代谢异常。 ②骨钙素的水平过低:可能会提示存在骨骼疏松症或其他骨骼疾病。 如何保证骨骼健康发育? 0000 1.合理饮食 钙与骨骼的强度和结构密切相关,维生素D增加钙质吸收。蛋白质是骨有机质合成的重要原料。牛奶、豆腐、鱼、坚果等食物都是良好的钙质来源,而适量的阳光照射可以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 2.适量运动 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加骨骼的负荷,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强壮。例如,跳跃、跑步、游泳等运动都可以帮助增强骨骼生长发育。 3.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骨龄等相关检查可以及时了解骨骼的健康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相关推荐
-
-
矮小症对孩子影响大 4大预防方法远离它
矮小症是对孩子未来影响非常大的疾病,此病属于生长障碍疾病,所以比较难治,因此为了避免孩子的矮小症,家长需要从孕期开始重视营养,这样才能阻止矮小症的发生。
-
-
一年生长速度小于4厘米要去看医生
很多妈妈都说自己的孩子长不大,但是每位妈妈对身高的标准都不同。如果觉得孩子身高矮,可以查看下面的标准。如果属于下列事项中的情况,应该去医院接受检查。
-
-
正确认识矮小与“晚长”
晚长是一种排他性的诊断,堪称 “马后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