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骨龄骨密度报警 要健康运动不容忽视!

近日,奥美健康公司发布《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儿童的骨密度低于正常值的现象十分严重,除女生6岁组的数据外,其他分组异常情况占比均超过了28%。而男生和女生骨龄异常率(发育提前和发育滞后)各年龄段都比较高,均超过了30%。
骨密度全称为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青春期是个体骨量迅速增加的关键时期,一生中约有40%—60%的骨质生长于青春期。骨密度过低,会使发生骨折的几率大大增加。此外,如果骨骼生长发育不完善,成年后也将存在诸多问题。《报告》中有关骨密度显示:13岁男生异常占比为65%,为男生中最高。女生的异常占比最高值为61.1%,出现在14岁。
而骨龄是一项与儿童身高发育相关的数据。提前或者滞后发育都可能导致孩子不能正常分泌生长激素。《报告》中有关骨龄显示:男生的最高异常率为47.6%,出现在14岁;女生最高异常率为47.5%,出现在11岁。在发育异常的现象中,发育提前的比例要高于发育延迟。
男生提前发育(发育提前+发育异常提前)比例在各年龄段均超过了25%,最高异常率为42.1%,出现在11岁;滞后发育(发育延迟+异常滞后)的最高比例为10.9%,出现在9岁。女生提前发育(发育提前+发育异常提前)比例在各年龄段也均超过了25%,最高异常率为50%,出现在15岁;滞后发育(发育延迟+异常滞后)的最高比例为11.9%,出现在10岁。
此报告的主要研究对象为5至15岁的青少年儿童,共采集了3000多个样本,按照具体年龄和具体性别进行分组,根据数据进行科学研究分析。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的"00后"严重缺乏运动,尤其是户外运动。
专家介绍说,“80后”父母严重依赖老人带孩子,自身同样缺乏运动。这些儿童出现的问题,恰恰表明家庭生活方式需要调整。父母至少要在周末和孩子一起走进户外,进行有氧运动,以保证孩子能充分运动、晒太阳。以骨密度为例,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有很多,肌肉力量、运动负荷刺激、钙质吸收和维生素吸收均包含在内。
资料表明:如果在骨骼生长发育停止前,进行有效适宜适量运动,对提高青春期骨密度值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当前人们补充钙质、维生素大多采取吃药的方式,往往会忽略了阳光的重要性,多晒太阳、多开展户外运动,会促进钙质、维生素的吸收。
相关推荐
-
-
【儿医科普】孩子春季长得太快,也可能是发育有问题
0-6岁的孩子身高体重有一定的范围,低于或高于正常范围都可能是发育有问题。前段时间,潘教授的内分泌科接诊了个孩子,才6岁多,身高已经超过了1.4米,相当于10岁孩子的平均身高,结果一检查,孩子是得了性早熟。
-
-
矮父母也能养出高儿女!孩子能不能长高到底谁说了算?
权威统计数字显示,近20年来,世界各国的平均身高每10年增长1厘米。生落得玉树临风或是亭亭玉立的儿女似乎是为父母争了口气,然而仍然有那么多小矮人的父母,无论你信不信,他们做梦也想让宝宝的身高完美逆袭!但问题是,父母们如何才能准确地预测孩子的成年身高呢?父母双方
-
-
骨龄越小身高追赶机会越多 青春期前怎么吃才能让身高更理想?
青春期前的身高增长占人体终身高的80%左右,骨龄越小,身高的潜力和调整空间就越大。人的骨骺在14、15岁时候就会闭合, 一旦骨骺闭合,长高的机会为“零”。年龄越小,身高追赶机会越多。怎么吃让身高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