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治疗师:2-20岁的孩子到底在怕“啥”?
所有孩子都有恐惧心理。初生儿在陌生人怀里不安躁动;蹒跚学步的北鼻容易被狗吓到;孩子三年级了,开学的第一天可不能败给了胃病……
生活中有两种孩子:第一种是被恐惧“劫持”,胆小慎行的这类,见到异像怪举花容失色,遇见陌生人更是避而远之。第二种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无惧无畏的那种,可以让父母骄傲地说:“我的孩子什么都不怕”。
然而,种种恐惧,不约而同,没有全然不怕的孩子,只不过有的孩子会担心的更多而已。看到孩子担心受怕,做父母的怎能不痛苦?尤其是对孩子是否担心过度和是否需要你的帮助不得而知的时候。
正常的担忧和“恐惧症”之间的唯一区别仅是担心的程度而已。尽管人的忧虑源自对压力和危险环境的自然反应,但是当一个孩子被恐惧袭击并且危机持续的情况下,你就不得不为他们做点什么了。
善用“皮格马利翁”效应~
(引导、想象)
心理学上有一种“暗示疗愈”的观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期待效应”。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暗示正是让孩子战胜恐惧并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潜能,就像那埋在土里的种子,只要给予适当的养分和空气,它的根会往土里扎得越深,而它的茎和叶子则是昂首地朝阳光的方向生长。
“别怕,你肯定能行!”
“没关系,你依然很棒!”
“我相信你,你一点都不笨!”
“我欣赏你的聪明与理智!”
“你将来会成大气的,好好努力!”
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种种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孩子的心态,令孩子感觉是获得了外界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勇敢、不再怯弱,因为他们已经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
重伤感情的“吐槽”千万
不能“用”!
*误用激将法:“这么容易放弃,也太没出息了。”(加深孩子的挫折感)
*动用亲子关系:“你这样什么都不敢,真的很不像妈妈的小孩。”(加深孩子的罪恶感)
*使用重伤评语:“世界上怎么会这样头脑简单、四肢也不发达的孩子?”(加深孩子的自卑感)
“神”一样的孩子也有犯错的时刻,爱“吐槽”的父母只能是当时激动,事后悔恨!不恰当的方式和言语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胆小,相信孩子的“恐惧症”也是这么整出来的。
2~20岁的孩子们究竟
“怕”啥呢?
2~4岁:
害怕上厕所
害怕黑暗
害怕影子
害怕独自入睡
害怕雷雨天气
害怕噪音太响
5~7岁
害怕黑暗
害怕火
害“不良人”
害怕考试
害怕被同伴拒绝
害怕医生和打针
害怕昆虫和动物
8~11岁
害怕坏蛋和幽灵
害怕独自在家
害怕死亡
害怕感冒
害怕考试不及格
害怕被学校点罚
害怕同伴拒绝
12~18岁:
害怕没有安全感
害怕生病
害怕在学校呕吐
害怕不擅长学习和运动
害怕被同学看轻
害怕课堂演讲
害怕暴力和社会纠纷
18岁~20岁
害怕细菌困扰
害怕无家可归
害怕死亡
害怕学术考试
害怕人生目标
害怕长大
相关推荐
-
药品防腐剂故事1--“苯酚”是什么?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防腐剂:防腐剂又名抑菌剂,顾名思义就是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阻止细菌滋生过多。在我国,食品药品生产中使用的防腐剂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合成的,使用不当会有一定的副作用。有些防腐剂甚至含有微量毒素,长期过量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
-
可悲!父母注重早教却缺乏育儿知识
上海有30万0-3岁的婴幼儿,年轻父母们远比上一代重视早期教育,2岁孩子开口背唐诗已经不算新鲜事,但过度和失当的早教造成一些孩子出现“会弹琴却不会上厕所”,“会背唐诗不会穿衣”等怪现象。昨天,市教委专家指出,这是成人功利思想所致,需要警惕。
-
心理因素也能影响长高吗?
心理因素也能影响长高吗?近年来每年有110 万对夫妇离婚,1991~1999 年平均每年递增4. 4%,有的孩子因家庭暴力、虐待、饮酒、抽烟、服用药物、“一家两制”、两地分居、第二职业、失业威胁、期望值高、分配不公、婚外恋、居住拥挤、缺乏必要的卫生知识、价值取向的冲撞等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