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爱高高,一起探寻长高的秘诀!

爱高高

胖大夫的感悟:如何面对疾病?

作者:潘慧  来自:成长专家 点击:2649 次

  今天讲座的内容主要是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疾病的理解,希望大家通过我的讲解,能够正确认识疾病。

  P1: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健康。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和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从这个概念上看,我们应该知道:

  一方面,健康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另一方面,健康与人生幸福密不可分,离开了健康谈人生幸福几乎是不可能的。现代健康观是一个三维的健康观,身体健康是指身体各器官和组织无病变、功能正常。心理健康指我们零号的情绪状态,包括我们的心智状态、情感和思想。社会健康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能力,即一个人与他人和社会环境进行有效互动、开发满足人际关系、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P2:与健康相对的,就是疾病。疾病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从人类出现就已经与人类相伴随了。就像我们中国老百姓常说的,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我们要承认疾病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此外,对于整个人类来讲,人类与自然环境中的很多致病因素是同时存在的,疾病现象是一直持续存在的。

  P3 :只要是人,生物存在一天,疾病就会一直存在。那么什么原因导致疾病呢?

  P4: 首先,是大家都会想到的遗传因素。许多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某些癌症等都有遗传倾向。如果父母都是糖尿病患者,那么他们的子女有很大可能到了一定年龄也会得糖尿病,他比其他没有遗传因素的人发生此病的风险性要大很多。再比如,好多人认为我爹妈肥胖,所以我也胖。造成这些疾病出现的原因,有些就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决定疾病的易感性。

  P5:那么还有一部分疾病是生活方式的不同造成的。比如说胃溃疡,经常发生于饮食不规律的人群;性病,往往发生于不洁性生活、性滥交的人群;艾滋病发生的原因有吸毒,同性性关系,性滥交的人群等等。这些疾病通常不是由遗传因素引起,而是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我们每天吃什么、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睡觉、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运动等等,这些生活中的各种行为方式都跟我们的健康有密切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决定不了我们的基因,但却能决定我们的生活方式。培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对维护和促进我们的健康状况尤其重要。

  P6:不仅如此,疾病的发生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社会环境因素。我们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中,他们会影响我们身心健康的每个方面。环境因素指对我们的健康有影响的周围的世界。这意味着我们应该远离有危险的空气、水、土壤和产品。同时,为了自己和别人的健康,我们还应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另一方面,社会因素是指咱们人是不可能独立社会存在的,这样的话,他就形成了一个政治经济关系,也是疾病分布的一个决定因素。比如说脑力劳动者,由于常坐不爱动,再加上工作压力大,所以他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P7: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人们在面对疾病时,有哪些不正确的类型。

  P8: 临床上,我们会碰到很多不同类型的病人,他们对于疾病的态度和反应不一。比如,有的是表面潇洒型。这种类型的病人通常认为,反正我治也治不好,死也死不了,干脆不管了,该吃吃,该喝喝,该玩儿玩儿。可是,等到出现了严重的后果了,比如高血压患不控制血压,导致闹卒中了,糖尿病患者不控制血糖和饮食,导致出现严重并发症了,这个时候才引起重视,接受治疗,就已经晚了。

  P9: 另外,还有一种就是忧心忡忡型。这类病人天天在那儿想,我怎么这么倒霉,得了这种病,整天无心工作学习,担心自己活不长了,到处寻医问药,每天都悲观绝望。这样的状态,对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都是非常不利的。

  P10: 然后还有一种就是病急乱投医型。这类病人四处求医,打听偏方秘方,然后将药当饭吃。有些患者能吃一大碗药,而不是一大碗饭。这类病人通常无法坚持坚持长期规律服药,不能坚持一种治疗方案,总是半途而废,频繁更换药物和治疗方案,造成过度医疗。后果就是患者本人身体和经济承受力都负担过重。

  P11:当然,也有的人他害怕知道真相,或者担心经济上承受不了而不去就医,这叫讳疾忌医。目前有个研究调查发现,医生、医护人群更容易出现讳疾忌医的现象。因为他自认为自己懂得医学知识,他就更不想去看病了,所以有些时候,医生自己把小病拖成了大病。

  P12: 那么我们该怎么正确面对疾病呢?

  P13: 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和理解疾病发生的必然性,坦然地面对疾病。具体怎么做呢?

  P14: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疾病,要积极了解和疾病有关的科学知识,不道听途说,不凭空想象。有一些人喜欢自己看医书,我想提醒大家,我们不主张普通老百姓在没有任何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就去看医书。为什么呢,因为过于专业的医学知识不容易被人理解,有时候往往容易引起误解,甚至会导致有些人对号入座。对号入座的意思是说,有些人在看书的时候,看着看着就觉得自己可能得了这个病了,看着看着就觉得自己可能得了那个病了。这实际上是因为他缺少医学知识背景,有时候断章取义,缺乏足够的判断力。正确面对疾病,还要接受患病的现实,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念。

   P15: 另外还有一方面,就是学会自我的积极暗示。很多人跟医生说自己天天不舒服,这儿不舒服,那儿不舒服,我想可能他自己在自我暗示了,总是怀疑自己有病。相反,如果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多与家人在一起放松心情、放松身心,病痛就会减轻。很多病是只要你放宽心以后,无形中症状就会减轻很多,而且愈合会很快。

   P16: 还有一种缓解病痛的方式就是寻求他人的帮助。有一些病人,常常将自己孤立起来,不与社会接触,自己生闷气,所有的痛苦都自己来扛。其实应该怎么做呢?有时候,勇敢向亲友说出心中的困惑、焦虑和恐惧,主动寻求医生帮助,有时候能够缓解病人心中的压力,这将对治疗效果有所帮助。

   P17: 实际上,很多人可以带着病快乐地活着,比如糖尿病病人,只要将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积极防治并发症,就可以活的很好。只要生活质量不受严重影响,有时候带病状态也可以长寿。如果否认自己带病生存,往往会导致过度医疗,从而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P18: 当然,我们也要对疾病存有一定的警惕性。虽然目前医疗技术已经相当发达,有些人也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医疗手段永远无法包治百病,医生无法在疾病面前全知全能。承认并警惕疾病的存在,就是承认医学是探索性学科,医疗本身就存潜在风险。

  P19: 那么,生病了,该如何配合治疗呢?

   P20: 首先,我们强调要忠实地向医生讲述病史。有些病人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有意保留或篡改自己的病史,导致医生无法正确判断疾病的进展过程。有些病人故意隐瞒了关键的信息,最后导致自己的疾病从轻症变成了重症,重症变成了绝症,类似这种悲剧在医院时有发生。实际上,通过恰当的沟通,病人可以要求其他人回避,然后向医生讲述自己的真实情况。

   P21:还有一点就是要求病人要遵从医嘱。现在,有些病人自学了很多健康科普知识,日常生活中也照着去做,但是到了真正需要按照医生说的做法,去坚持服药,定期复查的时候,很多人往往很难坚持,有时候还会自行调整用药方案,导致疾病不能如期治愈,反反复复。

  当然,如果你不能够理解医生讲述的内容,应该及时主动询问,不要不好意味问,似懂非懂,影响了今后的治疗。如果治疗不见效,应该积极向医生反映情况,以便医生根据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不仅如此,病人还应积极和医生建立良好沟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P22: 最后,病人还应该定期主动监测自己的各项指标,比如血压、血糖等。按时接受复查,如果医生说三个月复查一次,就不要到一年以后再来见医生。其实很多病都需要定时复查,这样,医生才能够根据病人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所以,我们要学会正确面对疾病,与医生良好沟通,积极接受并配合治疗,将疾病对健康的危害降到最低。谢谢大家!

  

10

相关推荐

  • 我的孩子生病了,TA不能去上学?
  • 我的孩子生病了,TA不能去上学?

    当我的孩子因生病而不能去学校或托儿所的时候,我通常能够准确地判断出。但是,万事皆有例外,比如当我的小儿拉肚子的却没有发烧,我开始不那么确定了。我应该怎样区分他们是体魄健康能够去上学,还是体质病态应该花费一天的时光待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