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大夫门诊札记----个矮之晚长
在门诊看的最多的病人就是矮小病人,听到的都是“潘大夫我家孩子能长多高?”“潘大夫我家孩子矮不矮?”等等类似的问题,当家长们听到我说“你的孩子是晚长”时,他们就松了一口气,他们是希望由医生来告诉他们是晚长,本次课堂就带你走进“晚长的神秘世界”。
首先,在了解什么是晚长之前,我们先了解两个概念“骨龄”“骨龄差”。
骨龄:我们通常讲的年龄是指实际年龄,骨龄是以儿童青少年骨骼实际发育程度同标准发育程度进行比较而得到的一种发育年龄,骨龄比实际年龄更能准确的判断人体的成熟程度。
骨龄差:骨龄差为年龄与骨龄之差,是两者相差的具体岁数。
通常将±2岁为骨龄差正常范围,其中骨龄差在 ±1岁内为正常。
骨龄大于年龄1岁但不超过两岁为偏早;
骨龄小于年龄1岁但不超过两岁为偏晚。
骨龄落后于年龄2岁以上则认为骨龄异常落后;
若骨龄提前于年龄2岁以上,则认为骨龄异常提前。
接下来就是了解一下什么是晚长:晚长是正常生长的一种类型,晚长的孩子青春期猛长和性成熟时间出现晚,但是当同龄人的青春期结束,生长板愈合之后,这些孩子才正值青春期,仍在生长中,所以最后的身高与一般成人无异。一般不需要治疗。
晚长的外在表现有哪些呢?
常表现为外表正常、身材矮小,骨龄落后。父母的身高都是正常的,但是孩子每年生长速度稍慢,在儿童期身材矮小,骨龄落后于实际 年龄。机制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但“晚长”一般有家族史。如:父亲到高中或大学后才猛长。母亲月经初潮在15~16岁以后。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为晚长?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骨龄片:确定孩子的骨骼年龄,为进一步确定孩子的情况提供依据;甲状腺功能:排除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生长激素刺激试验:除外生长激素缺乏症(垂体侏儒);鞍区核磁:排除垂体发育不良导致矮小血染色体:排除生长迟缓与染色体疾病有关性激素检查:青春期迟迟不来临,要排除促性腺激素不足症
孩子晚长,我们要怎么做?
1、监测身高:要求“同人、同尺、同时刻”
2岁以下 7cm/年
4.5岁至青春期开始 5cm/年
青春期 6cm/年
2、均衡饮食:
1.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偏食、挑食
2.甜食、含糖量很高的饮料及碳酸饮料、油炸食品等各种垃圾食品不吃或少吃;
3、加强运动
1岁到3岁的幼儿期:爬行、跑、跳
3岁到7岁的少儿期:适宜进行室外活动,接受日光浴、做操、跑步、打球等。
较大年龄的孩子:适宜选择以弹跳为主的运动,如跳绳、游泳、健身操、球类运动等。
“坚持运动、适量运动,避免运动损伤”
4、保证优质睡眠:人的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是夜间,如果睡眠质量受到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长个子。
5、心理关怀:晚长的孩子因个子小,成熟慢,可引起严重的精神负担,因此心理关怀十分重要,家长不要给孩子灌输越高越好的错误观念,要多鼓励、多表扬孩子,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
讲了这么多,只是帮助大家了解更多的晚长知识,还是要跟大家强调:发现孩子矮小时要及时就医,不要盲目认为“矮”就是“晚长”,或者盲目用增高药、打生长激素,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检查后做出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以免错误用药、或耽误治疗,后悔不及。潘大夫常常跟门诊的患者说“潘大夫是看病的,不是算命的。”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判断病情是具有科学的合理的医学根据的,即便我告诉大家你可能是晚长,大家回去之后还是要密切的检测孩子的身高长速,如果不理想的话,还是要定期到门诊来筛查一下原因的哦。
相关推荐
-
-
如何帮助孩子科学长高?骨龄检测真的很有必要!
笔者近日采访了安徽省省立儿童医院骨龄检测机构的专家,专家反映,暑假期间,正是家长带孩子到医院检测骨龄的高峰期。小编甚是欣慰的是已经有不少家积累了骨龄对于身高预测重要性的经验。这个暑假跟着爱高高一起探寻身高的奥秘,让孩子长高有治可医吧!
-
-
矮小症、性早熟儿童饮食、睡眠、运动等方面注意事项
适当饮食、睡眠、运动有利于长高,但也不要过于迷信这些方面而不去治疗相关疾病。如果发现矮小、早熟,控制饮食、加强运动,替代不了治疗,只能作为治疗的配合,不能本末倒置。只要按照我们的“饮食、睡眠、运动”的要求做,不仅有利于长高,更有利于健康!
-
-
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摘自《中华儿科杂志》2008,46(6)428-43
矮身材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在06年10月再次对矮身材儿童的诊断治疗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取得一致意见。矮身材儿童怎么治,我们一起来看看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